河北省周易研究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著 > 易界杂谈 >
易界杂谈

校对师门赋文书稿的一点感悟

作者:张锋 发布时间:2024-08-18 浏览次数:954


2024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在师父苍燃东泽的带领下,我们师兄弟中的廣茂、廣昊、廣道、廣震、廣祯、子易、晓东等,来到黄骅市校对师门赋文书稿。禹龙山人--郑富升师弟提供了很好的吃住条件。师徒不畏酷暑、贪黑起早,基本完成了师门瑰宝赋文的校对工作。期间师弟郑富升还请来了术数文化出版界的郑同老师,大家协商了师门赋文出版的有关事宜。看来师门瑰宝赋文出版有望了。完成了师徒的一桩夙愿!为宏扬民族的术数文化做出了师门的应有贡献。

校对师门赋文过程中,有了一些感受,随时记载下来,愿与师兄师弟共勉。

一、读书不要惟书

对待古书,往往有两种极端。

一种是古书上都是正确的,需要惟书是从。

一种是古书上都是错误的,是被时代淘汰的糟粕,所以不需要看。

其实古书,这个概念实在太大。古书的对应词便是今书。

今天的书,同样一门学术,尚且有五花八门的理论与作用规则,何况古书。

古书是有对有错的,今书也是有对有错的。

一般而言,越晚出的书逻辑越清晰越系统越完善,所以学习,其实尤其需要从今人写的书入手是对的,只是在深度上不足,而古书,或者越早的书,学习是越困难,越支离破碎,越混乱无序的,可以看到一门学术的起源与发展,原始模型与用法,一板一眼的,也可以看到非常多被淘汰的论命方法与知识,好的方面是增长见闻与论命的取法视野,不好的方面是很难形成系统的作用。

其实书不分古今,只分真假对错。

无论研习古书、今书,首先都要明理。“有理无诀,其学自悟;有诀无理,其学自迷”这是学易者必须明白的真理。

真知灼见,是从大量的书籍,理论与实践提炼出来,沙中取金的书籍,这类书籍古代有,现代也有。

但是就命理学而言,古书金多沙多,现代书金少沙少,但是作用规则已经确定明白,所以今书比古书好入门。

但今人写书,往往高度又不够,快速入门与了解命理学说,建议学习陆致极老师与梁湘润老师的命理著作,前者简要,后者繁琐,得简驭繁,自然可以深入浅出。有了易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才能学习师门的瑰宝赋文。

至于古代之书,明朝以来则大多数是子平书,明朝以前大多数皆是禄命术。

子平术得其精要与系统,禄命术得其繁琐与驳杂,故前者好学,后者难学。

前者专注度高,系统明确,逻辑清晰,但是疏于细节;后者比较分散,理论多,涉及面广,论命广,重于细节,但是疏于全体。

而且师门赋文也好,禄命也好,子平也好,宋明也好,明清也好,任何书与著述,皆不是百分百正确的,讲法差异大,论法多,不可以全盘吸收,自身需要有鉴别力,不要惟书是从,不然理论对峙,无从取舍,需要有专注的一门方法为主体,然后旁涉其他增入为辅,保持独立见解,自然明了于心。

书上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果是有举例的,书上大多数粗放的介绍,但是具体一个人的时候,作用规则与知识面远远比书上讲的要复杂很多,这些都是非常考验功夫的。

书好比如是拐杖,刚开始需要拐杖,熟练的时候,就需要舍弃拐杖。

书是向导,引人入门,但是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书上不一定是可以解决的,书上知识更多是一种指引,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大量实践去优化完善,把书上的知识消化掉,再成自己一家之言,既出于书,又不完全同于书,命理学说一直在发展,说明时代变化,理论也会推陈出新,根本性的逻辑与应用不变,细枝末叶,现代化的改良是否需要跟上,这些是注定的。

我们现代面临的命理学环境,远远比以前的古人面对的更复杂,接受的挑战更多,也更有希望可以将其推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与同门师兄切磋和给易学爱好者的话

命理一门,易学难精,有抽不抽之绪,有见不见之形,有命理学说,也有命理以外的学说,命理理论多端,用法无定,各有妙趣,但皆难以速成,古者称善其事者,多为文人赋闲之余无衣食之忧而为之,欲广其传,使人知命,不妄为妄求,进退有止,权度在我,或者江湖人士谋生之术,则求名利之心切,真假混杂,少几分侠气也。

但二者皆是不知疲惫,日游其中,方得其真,观得其生意。

廣骥日浸淫其中,越感其博大精深,涉及的知识面实在太多太丰富,颇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叹,而默默前行尚且如此,一些碎片时间之学者,固然很难到深处,感同身受。

所以如以职业从事本行业者,宜先精新派命理或子平,或有一卜占之术,确保生计无亏,然后才是入此丰富而探索,不然学来实无益处。

命理学从古至今皆是一门非常小众的学问,掌握者非常少,以前少,现在也少,未来也不会多,因为用这个时间精力花费在任意一门学术与技能上,所得到的回报皆胜于此。反而容易玩物丧志,耽误事业。

更有志于此者,须清楚命理学不是小术,也不是子时学术寅时成的术数,更需要清楚,流通于市面上的理论著述,大多数华而不实,浮光掠影而已,真正的受益,必须自身下地耕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学命理不会使人增加富贵;不学命理,也不会使人贫贱。

命理学,是一门智慧学问,知命的学问,能使人知道自身的根基厚薄,富贵贫贱,兴趣爱好,性情禀赋,知命而为,不妄求也。

过于用情于此,则易玩物丧志,过于无情于此,又恐陷入人定胜天之谬,而不知进退之道,以至祸福临身。

命理学有定的一面,也有不定的一面。

定者,天命之所以赋予自身也;不定者,后天之广种福田,修齐治平之实行也,先天不足,后天来补,惜福者,福亦加之于人,不惜福者,福亦不加于人。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能忍辱而负重,知难而不俱,自然本立而道生,祸减而福消,人之心性一转,骨相亦变,然后知禄命虽曰天定,亦有人为之功也。

所以知命理,又可以不惑于命理,用命理指导于生活,而不用命理拘泥于生活。

三、一点感悟

专注应用的人很多,但是整理著述的人很少,实践的前提是底层逻辑与应用的具体通透明了,所以整理著述的本质也是赋予实践的根本准则,而实践又是对理论的修正。

快速应用,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时间皆十分宝贵,正因为如此缘故,古往今来多的是命理实践家,至于命理著述家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没有《五行精纪》,《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正易金言》之类的文人著述传播恩惠后学,这门绝学又岂能靠“法不传六耳”的江湖大师而确立。

当今的命理学其实对经典的重视度与开发度还尤其不足,就像一个人还没有长好身体,就着急舞刀弄枪一样,看起来勇气可嘉,实则是非常可悲的,就像书没有读几年,就辍学去打工赚钱一样,能到哪里呢?

什么都讲“效率”而不讲“效益”,着重当下,却不着眼未来,短视者不足以语之。

民可以与乐成,不可以与虑始也。

我对命理学赋予的热情,不期三年五年之功,应该是三十年如一日的慢慢耕耘,持续输出,别人开花之时,我在扎根,别人结果之时我在扎根,别人硕果累累之时,我在扎根。

八风吹不动,有根深者叶茂,有苍天之树者,方可见命理学的春天。

写完此文,窗外传来滴答滴答的落雨声,甚是亲切,想到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尤其欢喜,分享如下:

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羅雲廣骥·明逹,张锋:松原市周易研究会会长

甲辰年辛未月丙子日于宁江湾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