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周易研究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著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

道学与量子物理的美好相遇(上篇)

作者:陈布才 发布时间:2025-10-26 浏览次数:579

道学与量子物理的美好相遇(上篇)

——“庄周梦蝶”梦醒2300年后“诺奖”时刻

 

- -谨以此诗文,

致敬最早的量子哲学家、文学家,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伟大学说“老庄之学”的缔造者庄子(名周,B.C. 369-286年)

致敬诺贝尔物理学奖(A.D.2022.10.04)获得者:法国科学家 Alian Aspect,美国科学家John Clauser,奥地利科学家Anton Zeilinger

致敬“万有引力”缔造者,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数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A.D.164314日-1727331日)

 

诗:贺新春 · 蝶变

梦蝶蝶梦惟庄周,

齐物物化孤佚久。

瑰奇奇书无生有,

推纠纠缠浩浃宙。

 

智贤学问溯春秋,

形而下学度运筹。

诺奖折桂挥斥遒,

追古抚今赋层楼。

梦蝶·蝶梦,人类有记载最早的关于量子纠缠的哲学思考

二千三百年前古代中国战国时代的一个午后,庄子整理好“主人的影子(景)和影子的影子(罔两)对话”的寓言故事,心想休息会儿再整理主人和影子对话的内容,思绪中渐渐进入梦乡,由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记载量子纠缠的故事。

庄子在流芳青史的《庄子·内篇》《齐物论》中用“大白话”描述了这个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简单翻译这个故事就是:

化身为胡蝶栩栩鲜活的满足快乐使庄周忘记了自己。梦醒后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是现实中的庄周。庄子发出胡蝶和庄周在各自梦中蜕变为对方的疑问和感慨。

随后庄子清晰的总结道,庄周和胡蝶是不同的,庄周梦蝶和蝶梦庄周都是真实的,这是两个不同主体间信息传达的表现。这就是物体在“道”的齐统下表现出各自特征的分化。(作者用善于假借道教文化思想和语言文字以便顺利进入中国的佛教表述为: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合一的意思),归乎无极。

《庄子·内篇》(为庄子撰写,《外篇》和《杂篇》为弟子和后人所作)被金圣叹赞为天下第一奇书。

“奇”在庄子因执政者的残暴和道学背景使其著写隐情,由于不知其晦藏卮言,望文生义,妄解臆断,使得文章看起来都是一条条谜语,一个个密码。

闻一多先生评论《庄子》:分不出哪是思想的美,哪是文字的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形与本质的极端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

庄子》之奇之妙被金圣叹和闻一多说对了大概。而后人特别是今人由于对庄子的生平、庄子的思想和学说知之甚少,用肤浅的古文功底妄加各种理解注释庄周梦蝶,加之又忽略了庄子“齐物论”和“物化”这两个最重要的提示。实在是谬解滥传,误人不浅。

庄周梦蝶和蝶梦庄周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由“道”而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学思想,这和庄子与老子创立的“老庄之学”内容与本质是完全契合的。古人相信万物有灵,相信心灵感应,相信灵魂托梦。但只有庄子用信息纠缠故事解释了“齐”与“分”的“物化”说。

只是这个故事直到二千三百年后因“诺奖”对获奖者在量子纠缠、量子物理、量子通信的实验、论证和实践的肯定才被有识之士再次关注和重视起来。

重新审视“庄周梦蝶”所蕴含的玄学思想,我们可以得出庄子是最早的量子哲学家。此后的量子物理、量子力学的发展都与量子哲学的指导思想有着极大的关系。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的高光时刻

世界是简单的。物理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只是物理表达的最后一步。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恰如其分的阐释了这一点。

颁奖词表彰三位获奖者,“用纠缠光子进行的实验,建立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诺奖介绍量子通信成果时,现场展示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 -中国“墨子号”卫星的图片。)

中国顶尖量子物理拥趸者和传播者的量子学派认为:

验证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意味着爱因斯坦用EPR佯谬”(爱因斯坦等三位科学家名字首写字母)提出对量子力学不完整的质疑被否定;爱因斯坦的粉丝- -著名物理学家贝尔提出的贝尔不等式被推翻;爱因斯坦企图用广义相对论统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和玻尔等一大批科学家创立的量子力学的努力失败。

此外,诺贝尔物理学奖取得的另一重大收获就是进一步推翻了爱因斯坦“上帝不掷骰子“的预言。

量子纠缠证明处于纠缠态的光子之间是可以突破人类认知的空间距离且以超光速实现信息传递的。量子纠缠进一步证实带来的量子效应从微观世界放大到宏观世界,对量子力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对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发展都起到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事实正在一步一步地证明:

当科学发展到以量子力学和量子纠缠为代表性成果的量子物理时代,以往所谓的玄学也变得越来越有据可循起来,那些曾经不能解释的玄学最终会变成可被证明的科学。如同我们对庄周梦蝶和蝶梦庄周的解读一样。

正因为如此:

量子物理科学家们在建立量子理论的同时,对微观世界的离奇现象感到巨大的困惑。

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玻尔说:如果有人不对量子力学感到困惑,那么只能说明他不懂量子力学。

费曼(1965年诺贝尔奖得主)讲到:我想我很有把握地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量子力学。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nton Zeilinger讲到:

我有一种感觉,我不相信量子力学是最终定论!

作者以为:从玄学(神学)出发,爱因斯坦的“上帝不掷骰子”可能最终会被证明是正确的。量子纠缠证明的“上帝掷骰子”或许是“上帝不掷骰子”下的一个安排。

牛顿·苹果 与经典力学

无独有偶,在庄子身后二千年左右,A.D.1666年的一天下午,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数学家牛顿在母亲家花园苹果树下休息,忽然被一个熟透的苹果砸到头上。生性偏执脾气暴躁的牛顿在重击下开始冷静思考是什么力量使苹果向下掉落而不是向上,并由此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完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大科学时代。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和力学的基础。

与庄子齐物论·物化观点相同,牛顿相信:

神创造出世界之后就让自然规律去统治这个世界,自己再不插手。

(这也是作者认为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是对的原因之一)

牛顿清醒的指出:他的引力相互作用定律并不是最终的解释,只是从实验中归纳出来的一条规则。

好在量子力学的发现与发展对经典力学提供了一个重建的过程。

人类认识的发展似乎是由玄学而哲学而科学而科学化的神学,这可能就是“上帝不掷骰子”的必然结局。

在量子力学日益昌盛并表现出科学正在向科学化的神学渐进时代,人类不妨开动大部分尚处于封冻状态的大脑,大胆地开展各种想象,大胆主动地去做梦。这一定是超过一切算力总和的真正意义的量子运算。会有无限多的量子纠缠事件发生,会有无限♾多的超出人类认识边界的奇迹发生,就像我们至今也无法解释的众多史前文明一样。

即兴赋诗:

《水调歌头·量子蝶》

蝶影御风起,粒子跃虚弦。

恍见薛定谔猫,迷离生死间。

谁解波函数坍,恰似庄生晓梦,物我两茫然。

量子纠缠处,灵犀已潜迁。

穿高维,越时空,证奇缘。

观测终惊双影,坍缩现真颜。

欲问太虚消息,且看微观宏境,大道本同源。

振翅星辰动,宇宙一蝶眠。

 

陈布才

A.D. 2022118

��寅年 腊月 廿七

20251024日为撰写《道学与量子物理的美好相遇》(下篇)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