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届十二次常务(扩大)会议召开08-21
-
»石建和同志追悼会在石家庄殡仪馆举行07-17
-
»沉痛悼念石建和同志07-17
-
»众悼石会长07-16
-
»六届十一次常务(扩大)会召开06-13
-
»2025 国际易学大会第32届河北年04-14
-
»宋万胜著《大象周易》正式出版发行04-02
-
»许国良著《奇门遁甲讲义》出版发行03-01
-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六届十次常务会召开03-01
-
»杨永林《方志易错分析》出版发行02-20
-
»缅怀人文始祖,激励民族振兴——浅议09-22
-
»占以示学,义理优先——议王船山生平三09-20
-
»六十四卦所含信息浅析09-15
-
»重新认识《周易》经典文化价值09-15
-
»武当山金顶诸象蕴含的文化符号探微09-15
-
»生生之谓《易》09-15
-
»今本《周易》与帛书《周易》哪个更成熟09-15
-
»《比》卦象辞新释09-15
-
»善易者不占——荀子对“善易者”隔空喊09-15
-
»《易》,学不可以已09-15
缅怀人文始祖,激励民族振兴——浅议伏羲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缅怀人文始祖,激励民族振兴
——浅议伏羲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梁剑章
伏羲,是华夏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被誉为三皇五帝之首,百王之先,其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不言而喻。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的深入和对远古各部族文化研究的进展,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由此形成的共识是,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杰出代表,伏羲是华夏文明共同尊奉的始祖。
伏羲文化的卓越贡献
在蛮荒的远古时代,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伏羲以敏锐的智慧,独到的眼光,亲身亲历的修为,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创立阴阳八卦之图,开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
始创风水八卦,是伏羲先祖的智慧结晶。《太平御览》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八卦图是指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卦象及太极之图创设的图形,最先由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诠释自然界的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既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也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它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为后来的中国哲学、宗教、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始定姓氏历法婚姻,开启了人类的秩序环境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以防止人类之间的乱婚和近亲婚。通过制定礼法,确立了男女有别的社会规范,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的稳定,由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通过始定姓氏,使先民有了家族符号,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宗族和礼仪文化。
三、教民渔猎驯养耕作,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
在依靠自然资源进行补给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存技能是十分重要的。生存技能的增加对于人类延续影响甚大。伏羲亲历亲为,发明了捕渔、捕兽、捕鸟的网罟,解决了先民的饥饿劫难,开创了畜牧养殖业。他模仿自然界中蜘蛛结网的现象而制成渔网,用于捕鱼打猎。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他疏水造田,改善了耕作条件,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与繁殖,从而推动了原始畜牧业和农耕业的发展。
四、始造文字历法乐器,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思维、文明与文化。在伏羲时期,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发明了书契,用以替代结绳记事,开启了文字的历史。书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递和文明的发展。在天文历法方面,伏羲创立了历法,定下节气,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农事稼穑活动,以适应自然变化。伏羲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了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引导以制以德治国,成为天下百王首领
在伏羲时代,他将其统治的地方划分区域,建立初级的人类族群管理制度,并进行分而治之。他根据属下的政治觉悟、品德修养、行政能力、组织水平,任命各级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以保障社会在稳定有序中发展,从而奠定了后世治理、管理社会的基础。在政治制度方面,伏羲也进行了上层建筑的创新,设立了九部、六佐,以龙为官职记号,开启了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管理形式。
六、亲尝百药制取九针,成为医药针灸之祖
疾患疾病是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据《帝王世纪》记载:“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他用自然界的资源经过研制加工,成为祛除疾病、呵护健康的灵丹妙药,使我国医学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这一地位在他去世后依然得到了千余年的传承与尊崇。
七、创立华夏民族图腾,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的神功圣德还在于对龙的崇拜和敬仰。他取蟒蛇之身、鳄鱼之首、雄鹿之角、猛虎之睛、红鲤之鳞、巨蜥之腿、苍鹰之爪、白鲨之尾、长须鲸之须,形成“龙”的形象,创立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符号——龙图腾。我们今天讲的“龙的传人”,便是由此而来。中华民族自谓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也皆由伏羲起。
伏羲的卓越功绩,与女娲分不开。女娲,既是中华民族人文先祖,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相传伏羲与女娲为亲兄妹,都是华胥氏所生。《后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普》曰:“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文选·王延寿》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伏羲与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这是一说。另一说是女娲造人,相传女娲依照自己的形体抟土造人,才有了今天人的世界。女娲的另一个贡献是补天。传说当时天崩地陷,天空上出现了空洞,她为拯救人类灾难,烧炼了数万颗五彩石,补在天上,同时还斩鳖足以立四极,使她的子民有了一个舒服的生存环境。在河北涉县,还建有娲皇宫,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华夏之母。
伏羲和女娲作为中国上古代时代的文明使者,受到华夏儿女的崇拜敬仰是必然的。因此,祭奠和缅怀两位贤者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新乐的伏羲台和全国各地的祭祀遗址也正是据此而建。著名文人陆游对伏羲开天的评价是“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这个评价是极为精当的。
如何看待古老的伏羲文化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悠久过程。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的深厚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国粹性、历史性和发展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伏羲文化的国粹性
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遗产。中国国粹,顾名思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共同形成了中国国粹文化的独特标志。伏羲时代所创立的许多哲学思想、农耕文化、医学宝典、文明礼仪都构成了华夏民族的文化本源。
二、伏羲文化的历史性
人类的社会文明史,无论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们如何书写,都以自己的方式真实存在,不可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续今,持续繁兴。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今天的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文明之一。夺目璀璨的伏羲文化、伏羲文明正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具古老的亮点。
三、伏羲文化的发展性
发展是一个哲学名词,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新事物的产生必然延续了旧事物的许多元素。伏羲文化在特定的时代,也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他的粗浅性、简陋性和不完整性显而易见。但是,这绝不影响它是历史的伟大发明和创造。正是有了这些初级的发明创造,才有了今天许多完整、完备的文明规则和文明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伏羲文化是华夏文明发展的基点。
传承伏羲文化的重要意义
伏羲文化虽然诞生于几千年以前,但它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它不仅记载在各种文献和史册里,更是反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特别是一大批致力于伏羲文化研究的高校学者、易学研究会和众多社会人士,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伏羲文化在今天的发扬光大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一、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本源,承载着远古文明的人类智慧与精髓。它不仅涵盖了生产劳动技术、日常生活经验,更蕴含了推动文明发展的深邃思想。正是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奠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参天大树,必有其根;千股流水,必有其源。因此伏羲被誉为中华民族“开天明道”的伟大先祖。伏羲氏的崇高地位因此得以确立,被后世子孙尊称为“人祖”“人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这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和龙的传人是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的。
二、伏羲文化与当代文化理念高度契合
伏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其崇尚创造、奉献与和谐的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继续革命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因此,弘扬伏羲文化不仅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与传承,更是激发新时代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伏羲文化的民族本源性和广泛的传播性,使我们在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海内外华人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伏羲文化承载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历史学视角来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圆满收官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发布,对“三皇”文化的探索愈发显得举足轻重。中华文明史的年表已经从公元前2070年进一步推至更加遥远的过去,这是中华文化弥久延续、一脉传承的闪光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虽然也有过古老文明的发源和进程,但遗憾的是都出现了断代断层的现象,许多优秀文化遗产没有保存下来,唯独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岁月中顽强地承接下来,并且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弘扬。伏羲文化蕴含的哲学思维、科学精神以及人文与创造理念,对我们今天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科学、人类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在时代不断进步、文化日益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我们相信,伏羲文化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龙的传人承接它的优秀文化遗产,用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民族复兴之中。
(梁剑章: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特邀理事,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202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