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周易研究会](/uploads/20240703/b41b2076d303ea4a227dfc659aef6c7f.png)
-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加强新媒体管理01-24
-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六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01-12
-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六届六次理事会胜利召01-11
-
»《乾坤演义》出版01-02
-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六届九次常务理事会(12-26
-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监事会召开2024年12-24
-
»祝贺邯郸市易经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12-19
-
»沧州周易研究会第四届会员大会胜利召开11-17
-
»学习贯彻省社科联六大精神11-07
-
»河北周易代表团参加国际易学大会纪实10-24
-
»运开乙巳——皇极经世值年卦导航20201-18
-
»周易与古天文历算的三个议题01-18
-
»王船山治易要例及易学思想发微01-18
-
»对八卦九宫图的十六点遐想01-17
-
»言有物而行有恒 ——《大象传》说《家12-03
-
»北魏王爷得《乾》上九11-26
-
»立不易方 ——《大象传》说《恒》卦之11-26
-
»慎言语节饮食——《大象传》说《颐》卦11-15
-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大象传》说《屯10-29
-
»刍析乾卦辞“元亨利贞”10-24
易学家潘雨廷讲易十句箴言简释
按:文句摘自张文江编著的《潘雨廷先生谈话录》(复旦大学出版社)。《谈话录》摘取了潘雨廷先生1986—1991年底间的主要谈话记录,内容涉及经学、文学、易学、历史、哲学等方面,本文从潘雨廷先生习易、治易的七十多则文句中,又精选了十则大体能固本元、别先后、合体系、参易注,又颇见真知的语录。并写了几行心得,仅供读者参考。
1. 要罩住天下之道,《易》有这个本事。(P5)
简释:潘雨廷先生此论借传文“《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之说,直言易道广大,统摄群经。诚如钱基博先生所述:“《易》在于知未来和知会通,故能籀群治演化之要例。”
2.《易经》先有象后有卦爻辞,故《说卦》在先。(P101)卦象的根本在数,我对此深信不疑。(P223)
简释:“易”自象出,而卦象的根本在数。观象而后系辞,《说卦》即取象比类典范,故早于卦爻辞。
3.系爻辞在先,系卦辞在后。卦辞观爻辞而作,故能总结之。(P59)
简释:卦辞是爻辞的综述,先分而后总,故先见爻辞而后做卦辞。此一家之言,先总而后分又是一说,好比作文,先列提纲而后分章节叙述。
4.卦者时也,爻者位也。(P219)读《易》,当先知卦辞和爻辞的严格区别。卦辞要在“元亨利贞”,爻辞要在“吉凶悔吝”。卦辞立坐标,爻辞是在这坐标内的变化。(P235)。
简释:爻重当下,卦演未知。“卦辞立坐标,爻辞是在这坐标内的变化。”纵则利贞,横则悔吝,一经一纬,纵横交错,师时序而元亨,识其位而趋吉。
5.吉凶悔吝之间都是厉的,《易》要在无咎,仅夬初有咎,“往不胜为咎”。所以必须重视确乎不拔。(P236)
简释:吉凶悔吝之间的衔接、转化是有风险(厉)的,《易》要在无咎,六十四卦仅夬卦初爻“有咎”。吉凶悔吝如征途,千里之行,“壮于趾前”,坚定性念,则无往不胜,故“贞”而无咎,固而不拔。
6.《易》为卜筮之书,此不能忘。易学不能架空而言,故朱熹《周易本义》强调此。(P117)。人确实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故卜筮不可废。(P255)
简释:周易是一本怎样的书?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潘雨廷赞同朱熹的说法,认为《易》是卜筮之书。并说:“易学不是空架子”,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又讲,想要听见未来的声音,就不能废除筮占。
7.爱好《易》者虽多,能入门者有限,要在未得整体之象。(P289)
简释:爱好《易》者众多,但入门者少,究其原因,大都是不懂卦序、不得卦变体系造成的。
8、读《易》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注解都不看,只看卦象、二篇、十翼。(P223)读《易》可以从虞翻之象入手,一个字一个字读,全部读熟,脑筋里储存大量的象,然后跳出来。(P98)
简释:怎样读周易,读哪些易解、易注,同样是易学爱好者切实关心的问题。潘雨廷给出了两种读易方法:一是读周易原文,经传都要兼顾;二是研习虞翻读象、释爻的方法,所谓:易者,象也!易象万千,先读厚,再读透,识象而不驻象,方能所“象”披靡。
9.《易》之整体在综合天地人三才之道,此易道之整体,所以仍能适应于现代。(P289)
简释:纯卦三爻分天地人,以应三才之道。重卦乾元用九,参天也。坤元用六,两地也。故曰:“参天两地而倚数。”九、六者,止用生数也,生生而不息,故能弥伦天地之道,与时偕行。
10.天之神道是四时不忒,指辟卦言。圣人之神道即坚持九五之中正,待下观卦变而化阳。此人定胜天之象,自然界可以是秋天,我永远是春天。(P43)
简释:“继天立人”,方得天人之策。天道无常,流变更替。君子正位凝命,贞固则纯,“纯则粹,阳则刚,天行健,两仪遵道恒长,故有长久者不自生方长生之讲。”依此识卦观变,无有不通。
自然界可以是酷暑、也可以是寒冬,而“我”,永远是春天。
(李雪昊: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特邀理事,云南省中华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